BAT抢滩AI医疗

时间:2018/07/04 14:27:43

  在一年前最经典的那场围棋大战中,AI机器人阿尔法狗3:0战胜了职业围棋九段柯洁。赛后柯洁的眼泪给了世界深深的震撼,机器人竟在智力上击败了智人。

  但围棋比赛,毕竟只是一种极端情况下的测试。AI为人创造,其使命是为人所用。业界普遍认为,AI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或许在医疗行业。以美国咨询公司弗罗斯特-沙利文公司的观点为例,“人工智能可将医疗效果提高30%到40%,减少多达50%的医疗成本”。

  这直接催生了医疗AI的火热。数据显示,自2013年到2017年,整个AI医疗行业共获得241笔国内融资。

  BAT也在抢滩这个行业,最近还有了新的重大变化。6月21日,腾讯宣布开放旗下首款AI+医疗产品腾讯觅影的AI辅诊引擎。官方称,这是国内首个开放的医疗AI引擎。

  腾讯希望给医疗信息化厂商等机构“赋能”,为后者提供实现医疗服务智慧化的“工具箱”。例如,最近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发“小嘉医生”的智业软件,就是一家被腾讯觅影AI辅诊引擎“赋能”的医疗信息化厂商。在应用场景中,用户关注该医院的微信公众号,输入症状,等待几秒钟,会看到“小嘉医生”推荐的与患者匹配的挂号信息弹出来。

  “我们在HIS(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经验还算丰富,但不太具备AI辅诊等前沿技术的基础能力。有了腾讯的支持,我们可以更好地服务客户”,智业软件集团副总裁侯浩天对中国企业家说。

  BAT抢滩AI医疗

  据了解,腾讯觅影于2017年8月推出,目前具备AI医学图像分析和AI辅助诊疗两项核心能力。前者能对海量的影像数据进行学习分析,提高医生看片子的效率、减少漏诊;后者可构建“医学知识图谱”和诊断模型,为医生提供诊断决策。

  官方介绍,腾讯觅影AI辅诊引擎经过大量学习和训练,能够预测700多种疾病,覆盖医院全学科门诊90%的高频诊断。通过开放接口,医疗信息化厂商可以将腾讯觅影AI辅诊引擎与医院的HIS系统融合,让医院HIS系统具备AI辅诊能力。

  实际上,相比百度和阿里,腾讯算是AI医疗的后来者。

  早在2016年10月和2017年3月,百度和阿里云就相继推出了各自的“医疗大脑”(AI辅助诊断应用)。2017年7月,阿里健康也宣布了其医疗AI产品“Doctor You”的诞生。

  尽管晚入医疗AI场,腾讯还是领先各路人马站在了台前。2017年11月,科技部公布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明确指定腾讯为医疗影像平台的建设者,而百度和阿里云则分别负责自动驾驶和城市大脑的平台。

  医疗本该是属于百度的机会。在BAT之中,最先与医疗产生连接的正是百度。医疗广告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其重要收入来源。百度贴吧中也早有医疗相关内容。但是,自2016年发生“卖吧门”和“魏则西事件”,令百度在医疗行业很难再让公众和政府信服。

  至于政府为什么在医疗影像领域选择了腾讯,而不是阿里系,就不得而知了。

  有业内人士透露,从他们在医院的观察来看,腾讯在医疗影像方面的确落地得更快。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几大国家级开放平台里,BAT各有斩获。“政府部门的这一决策是综合了各家企业的特点、在更多背景条件下做出的”。

  腾讯的新逻辑

  在今年4月举办的中国“互联网+”数字峰会上,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表示,腾讯的目标是要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专注做三件事:连接、工具和生态。“我们发布的AI 辅诊开放平台,正好阐述了这个定位”,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副总裁陈广域则说。

  除了这种形而上的理论,腾讯此举或许还有更深的意味。

  “腾讯的习惯是在其不擅长的领域依靠资本和底层技术做平台。另外,腾讯或许也想借开放平台提高自己的股价”,知名AI影像公司的管理人员叶慧表达了自己的推测。

  6月21日上午10点,腾讯在深圳的发布会刚开始半个多小时(12点结束),但身在北京的叶慧看到,这件事已经在很多医疗影像、信息化等专业微信群里引起了讨论,比如腾讯觅影的收费模式、合作方的背景等等。这些微信群里不乏医院高层、大学教授、以及西门子这样的GPS厂商。“影响力还是蛮大的,感觉国内外AI从业人员都在关注这个消息”,叶慧说。

  她对腾讯开放医疗AI引擎并不惊讶。去年,叶慧所在的公司就对医疗AI引擎的开放趋势有过判断,甚至预测有两家头部公司最有可能做开放平台——腾讯是其中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AI引擎的开放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这个行业面临的瓶颈。

  叶慧和金坛基金管理合伙人唐传龙均向《中国企业家》记者透露了一个核心事实:无论是影像诊断,还是病理诊断,医疗AI软件要想进入医院内销售,需取得三类医疗器械资质。因此,它们在大规模落地应用之前,要进行临床实验并申请CFDA或FDA注册,“这意味着它们可能近几年都无法获得销售收入”。

  公开资料显示,国外已有不少AI产品获得了FDA批准,比如Viz.AI公司的脑卒中预警产品、ExcelMedical公司可预测猝死的Wave临床平台、Empatica公司的癫痫预警手环Embrace、美敦力公司的血糖情况预测系统Guardian Connect等。国内尽管诸如汇医慧影、乐普医疗等公司都在申请,但目前还没有相关产品有突破性的进展。

  一位腾讯内部人士表示,目前腾讯觅影平台上的AI项目基本不收费,或只收取少额的硬件成本费用,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考虑盈利。

  “腾讯还是很聪明,既可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数据,同时避开了资质注册问题”,唐传龙评价。

  中小玩家的新机会

  在全球AI的发展攻势下,以及AI医疗经过自身的几年发展,到今天已经不需要解释大家对于它的热情。但问题是,为什么他们都能做出看起来像模像样的产品,AI医疗的门槛很低吗?

  “做演示的门槛很低,产品落地的门槛很高。”睿琪软件产品总监金路告诉记者,大公司做了很多的工具,底层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而且AI训练所需的数据集,在国际上都有公开的可用,这些可以组合起来做一个很好的演示。但AI产品真正落地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拿简单的图像识别来说,用户拍照习惯、拍照部位、光线等因素,都会对AI产品的准确度产生影响。这些是纯线上学术研究型数据集所不具备的,尤其医疗AI产品还涉及医院运行和医生诊疗流程”,金路说。

  2017年5月,睿琪软件、丁香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联合发布了中国首个皮肤病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智能皮肤。在经过接近一年的多番测试、审核、训练后,三方认为该系统迎来重大突破:“对85种皮肤病识别准确率达86%,其中34种常见病大于95%,可识别病种数和准确率居行业之首”,于是正式面向临床医生开放使用。

  丁香园副总裁张伟则告诉记者,要想做好一款医疗AI产品,除了在技术与算法上的硬实力,还要满足几个关键因素:

  1. 场景,即选择从哪个疾病或方向入手,必须对医疗有非常深入的理解;

  2. 权威的合作关系,在医疗AI产品的设计研发、临床实验上,需要医院和专家的临床知识支持与临床路径指导,以及大量、高质量的医疗资源提供,如影像、病理或病例;

  3. 高投入,至少有100人的团队做支撑,其中差不多30人all in。

  多位受访者表示,腾讯此次开放其AI辅诊引擎,将进一步降低企业拥抱AI的门槛,对整个行业发展是利好。

  不过,金路同时指出,AI的核心是数据和产品。“数据不是有量就行,需经过清洗、可溯源,且通过知情和授权,这涉及到医生、医院和患者,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做。从产品的角度来说,AI模型需要针对场景、数据,进行深度定制和优化。”

  他认为,目前垂直领域的辅助诊断厂商在很多方面更具优势,例如医生和患者的资源,以及产品研发能力。“简单来说,就算有了京东和天猫,还是会有蘑菇街和小红书。”

上一篇:又一原料药涨价50倍!恐波及千亿用药市场2018/07/03 15:05:15 下一篇:浙江173家县域医疗机构将统一采购(附清单)2018/07/05 13: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