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代购有风险,法律制裁需谨慎
时间:2018/05/23 14:46:23
海外代购的渠道越来越宽广,代购内容也变得丰富多样起来。除了时尚的化妆品、奢侈品外,许多人又开始了海淘药品。很多“网红”的药品甚至被捧为“神药”,尤其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吵得火热,但是,药品的海外代购还是存在着诸多风险的。
我国对药品进口的管理规定严格,《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药品进口,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审查,经审查确认符合质量标准、安全有效的,方可批准进口,并发放进口药品注册证书。医疗单位临床急需或者个人自用进口的少量药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进口手续。”同时,我国对于进口药品的进口口岸也有严格的要求,《药品管理法》第四十条规定,药品必须从允许药品进口的口岸进口,并由进口药品的企业向口岸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药品进口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第三款明确规定:“进出境人员随身携带的个人自用的少量药品,应当以自用、合理数量为限,并接受海关监管。这说明对于在国外购买少量药品寄送国内的,一般按照该项规定执行,但是却不适用于购买大量药品带入国内进行转售的行为。
依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假药是指属于假药和按假药论处的药品、非药品。我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的药品按假药论处。所以,代购药品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涉及不同的违法行为。轻者处罚款等行政处罚,重者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副教授邓勇表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进口药品必须取得《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或者《进口药品批件》。除医疗单位临床急需或者个人自用进口的少量药品外,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进口手续代购海外药品并转售,即使药品在境外是实质意义上的“真药”,在境内一律按“假药”论处。
虽然代购药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但是,代购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都是不可控的,很多相关的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等均会影响药效,用药不当甚至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用药情况,消费者又该如何做呢?
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多个领域,并且每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不同,所以,消费者维权存在很多困难。并且,消费者在因药品质量问题而起诉销售者和生产者的时候,或可能承受举证不能的风险。
消费者若服用代购药品发生损害,可以依据我国《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自己的权益。
因此,虽然“互联网+”的热潮使得消费者越来越热衷代购外国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等,但是仍然存在很多法律风险,广大的消费者不可忽视。